东方明珠上海赋
文/侯尚培
惟我中华,东海之滨,有城曰上海。东临东海,南濒杭州湾,西接苏浙,北界长江入海口,地江三角洲冲积平原,域广六千三百四十平方公里,状若玉盘镶嵌江海之交。其地有浦江奔涌、外滩典雅、园林精巧、湿地静谧;其民聚五十六民族精华,承江南灵秀,续开埠闯劲,怀申城振兴豪情。昔为《禹贡》扬州之域,春秋属吴,战国归越、楚,秦置会稽郡,汉属吴郡,唐属华亭县,宋设上海镇,元至元二十九年(1292年)置上海县,属松江府;1843年开埠后,渐成远东金融与贸易中心;今为直辖市,长江经济带龙头,中国国际经济、金融、贸易、航运、科技创新中心,世界著名国际化大都市。观其都市之繁、文脉之韵、山川之秀、时代之新,实乃中华之东方明珠,世界之江海门户也。
上海之兴,在江海通津,开埠崛起。上海因水而生、依港而兴,长江入海口与黄浦江交汇处,自古为“江海之通津,东南之都会”。元代设县后,借“襟江带海”之势,成江南漕运与棉纺织业重镇,明清时“闽广辽沈之货鳞萃羽集,西洋暹罗之舟岁亦间至”,松江府棉纺织业“衣被天下”,上海镇作为货物集散地,商贸日趋繁荣。
1843年开埠是城市发展转折点。英、美、法等国先后设租界,外滩成租界核心,各国银行、洋行聚集,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,建成52幢风格各异的近代建筑,涵盖哥特式、罗马式等,如汇丰银行大楼(“从苏伊士运河到远东白令海峡最豪华建筑”)、江海关大楼(钟楼“大清钟”与伦敦大本钟齐名)、和平饭店(原沙逊大厦,装饰艺术派代表),形成“万国建筑博览群”,外滩成远东金融中心象征。同时,开埠带来西方工业、技术与文化,上海创办中国第一家机器纺织厂(1878年李鸿章办上海机器织布局)、第一家火柴厂(1882年上海火柴厂)、第一家电报局(1871年上海电报分局),修中国第一条铁路(淞沪铁路)、第一座现代化港口(上海港),成中国近代工业与对外贸易发源地之一。20世纪30年代,上海工业产值占全国一半以上,银行资本占三分之二,为“远东第一大都市”。
上海之韵,在文脉交融,海纳百川。上海文化融江南文化温婉、租界文化开放、红色文化厚重与现代文化时尚,形成“海纳百川、追求卓越、开明睿智、大气谦和”的城市精神,被誉为“文化熔炉”。
江南文化是文脉根基。上海属吴文化圈,明清时松江府文人辈出,董其昌(上海松江人)创“松江画派”,提“南北宗论”,影响书画史数百年;陈子龙(上海松江人)与钱谦益、吴伟业并称“江左三大家”,诗词沉雄悲壮。古典园林中,豫园位于黄浦区,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八年(1559年),潘允端为“豫悦老亲”所建,玉玲珑石是“江南三大名石”之一,点春堂曾是1853年小刀会指挥部;古华公园在奉贤区,仿明清园林,以“古华八景”展现江南水乡特色。
红色文化是重要组成部分。上海是中国党诞生地,1921年7月一大在法租界望志路106号(今兴业路76号)召开,一大会址纪念馆存会议旧址与文物;1922年7月二大召开,制定最高与最低纲领,二大会址纪念馆在静安区。此外,还有四大纪念馆、龙华烈士陵园(纪念龙华二十四烈士)、宋庆龄故居等红色遗址,见证早期活动。
现代与时尚文化是鲜明特色。上海是中国电影发源地,1905年拍第一部电影《定军山》,20世纪30年代《马路天使》《十字街头》等经典影片问世,阮玲玉、胡蝶等明星享誉全国;也是流行音乐发源地,周璇《夜来香》、邓丽君《月亮代表我的心》从上海走向全国。今日上海,文化场馆林立,上海博物馆馆藏102万件文物,西周大克鼎、王羲之《上虞帖》摹本为镇馆之宝;上海大剧院是顶级演出场所;迪士尼度假区是内地首座迪士尼乐园,融迪士尼文化与中国元素。
上海之秀,在浦江两岸,景城共生。上海以平原为主,黄浦江穿城而过分浦西与浦东,长江入海口与杭州湾环绕东南,自然与人文景观交辉,成“江、海、城、园”相融格局。
黄浦江是母亲河,全长113.4公里,串联核心景点。浦西外滩“万国建筑博览群”展近代历史,防汛墙是观江好去处;浦东陆家嘴是金融中心,东方明珠塔高468米,为上海标志,塔上球体可俯瞰全景;上海中心大厦高632米,中国第一、世界第二高楼,螺旋造型象征发展;环球金融中心高492米,“空中走廊”观城独特;金茂大厦高420.5米,以“塔”造型融中西文化。黄浦江轮渡与游船是游览方式,夜晚两岸灯光璀璨,成“夜景名片”。
豫园与城隍庙是传统文化展示区。豫园为江南古典园林代表,城隍庙始建于明代,供奉城隍神秦裕伯,正月十五灯会灯彩绚丽。豫园商城经营传统手工艺品与小吃,南翔小笼包、梨膏糖等深受喜爱。
朱家角古镇在青浦区,是上海保存最完整的江南水乡,有1700余年历史,沿淀山湖而建,放生桥(上海最大五孔石拱桥)、课植园(私家园林)为主要景点,北大街是明清商业街。枫泾古镇在金山区,以“桥多、庙多、弄多”著称,三桥呈“品”字形,枫泾丁蹄、黄酒是特色物产。
崇明岛是中国第三大岛,大部分属崇明区,为最大河口冲积岛,有“长江门户、东海瀛洲”之称。东平国家森林公园是华东最大平原人工森林,西沙明珠湖以湿地为主,东滩湿地公园是候鸟栖息地,有白头鹤、小天鹅等珍稀鸟类。
上海之盛,在物产丰饶,经济领先。上海气候温和,雨量充沛,是重要工业基地、金融中心与贸易港口,经济水平居全国首位。
农业上,是长三角“菜篮子”基地,南汇水蜜桃“桃中之王”,奉贤黄桃是地理标志产品,崇明老白酒以糯米酿造,松江鲈鱼是中国四大名鱼之一。
工业上,形成汽车、电子信息等体系。上汽集团是中国最大汽车企业,大众、荣威等品牌享誉全国;张江高新区聚集华为、中芯国际等,在集成电路领域领先;上海电气、振华重工在装备制造领域具国际竞争力,振华重工港口起重机全球市场占有率居首;上海石化、赛科石油化工是重要化工企业;张江生物医药基地聚集复星医药等,创新药物研发领先。
金融与贸易上,上交所是三大证券交易所之一,科创板推动科创企业发展;期货交易所交易铜、原油等;陆家嘴聚集众多金融机构。上海港是中国最大、世界领先港口,2023年集装箱吞吐量全球第一,洋山深水港可停靠最大集装箱船;进博会每年举办,是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。
今日上海,在党的领导下,向“五个中心”与世界一流国际大都市迈进。城市功能完善,中心城区与郊区协同,临港新片区推动开放与科创;基础设施完善,京沪、沪昆高铁等连接全国,虹桥、浦东机场通达全球;科创能力提升,复旦、交大等高校培养人才,张江科学城在集成电路等领域突破;文化产业蓬勃,国际电影节、艺术节提升国际影响力。
民族团结之花常开,各民族在上海和谐共处,党和保障民族平等,促进交往交融,各民族像石榴籽相拥,共护土地、共创幸福。
东方明珠上海,是中华江海门户、世界国际都会。承载七百余年建城史与百八十年开埠史,育多元文化,见证近代变迁与现代腾飞。忆往昔,江海通津,开埠崛起;看今朝,金融引领,科技腾飞;望未来,民族团结,繁荣昌盛。愿上海永保东方明珠荣光与海派文化璀璨,各族人民幸福安康,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