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123旅游网
北川“双节”文旅消费同比增长97.97% 以文塑旅让“流量”变“留量”
责编:好123旅游网2025-10-10
导读国庆中秋“双节”假期,北川羌族自治县凭借“大禹”“大爱”“大熊猫”三大核心IP,以文化为魂、体验为翼,串联“吃住行游购娱”全要素,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文旅答卷。数据显示,假期全县接待游客85.83万人次,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.96亿元,同比分别增长33.8%、97.97%,文旅“流量”成功转化为消费“留量”,绘就“文旅兴、百姓富”的生动图景。无人机足球赛场上,游客正操控无人机争抢“进球” 文化“活态传承”,擦亮禹羌特色名片 这个假期,北川的文化魅力在多元场景中绽放。10月4日,2025国家级羌族文化生

国庆中秋“双节”假期,北川羌族自治县凭借“大禹”“大爱”“大熊猫”三大核心IP,以文化为魂、体验为翼,串联“吃住行游购娱”全要素,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文旅答卷。数据显示,假期全县接待游客85.83万人次,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.96亿元,同比分别增长33.8%、97.97%,文旅“流量”成功转化为消费“留量”,绘就“文旅兴、百姓富”的生动图景。

无人机足球赛场上,游客正操控无人机争抢“进球”

文化“活态传承”,擦亮禹羌特色名片

这个假期,北川的文化魅力在多元场景中绽放。10月4日,2025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(北川)国庆中秋非遗购物节在禹王广场开市,近百种非遗文创产品组成“流动的非遗博物馆”,羌绣、草编等手工艺品通过“面对面展销”模式,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1%。“以往静态陈列,现在能和游客互动,不仅卖得好,还能让更多人懂非遗。”草编传承人王兴碧感慨道。

科技则为文化体验注入新活力。北川大禹文化陈列馆借助全息投影、AR交互技术,为1万余名游客打造“穿越时空的治水之旅”,将“大禹治水”的故事从文字变为可感可知的动态演绎。“孩子通过互动,真正理解了‘三过家门而不入’的精神,比看书生动多了。”市民周先生的感受道出了众多游客的心声。此外,北川文旅场景假期内获央省市主流媒体报道50余条,相关信息阅读量超亿次,禹羌文化影响力持续扩大。

广场上篝火燃起,火龙舞动,吸引大批游客驻足参与

乡村“网红出圈”,激活全域旅游引擎

北川的乡村村寨,成为游客体验羌风羌韵的热门打卡地。曲山镇石椅羌寨内,羌红飘扬、咂酒醇香,身着盛装的羌族同胞为游客系红绸、敬美酒,夜幕下的篝火晚会更是让游客与村民共跳沙朗,沉醉其中。“和各族同胞一起唱歌跳舞,这趟旅行太值了!”来自重庆的游客吴女士兴奋地说。据统计,石椅羌寨假期累计接待游客17.67万人次,实现收入0.99亿元,20余家民宿早早满房,日均游客量较平日增长300%。

通泉镇神木寨村则以“老农具”为卖点,让犁、耙、扁担等传统农具成为“体验道具”。村民现场演示犁地、扬谷,游客们争相上手尝试,农耕乐趣引得笑声不断。“要让老民俗焕发新活力,让游客留住乡愁。”西羌神木寨总经理李莲秀表示。数据显示,假期北川乡村旅游接待游客26.65万人次,收入1.53亿元;全县民宿累计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,平均客房出租率达84%,乡村旅游成为拉动消费的重要力量。

九皇山景区游客舞动巨型红绸,热闹非凡

业态“创新破圈”,拓展消费新场景

从“上天”的飞行体验到“入村”的民俗互动,北川不断拓展文旅消费边界。永昌机场内,顺翼通用航空的飞行表演吸引大批游客驻足,游客还能在教练指导下体验模拟飞行;无人机足球赛场,年轻人操控无人机“空中竞技”,科技感十足。“第一次开飞行模拟器,刺激得不想走!”甘肃游客张洪意犹未尽。

夜间经济同样精彩。《云朵上的尔玛》实景剧在尔玛剧场每日上演,以歌声与舞姿再现羌族千年生活画卷;2元票价的“熊猫巴士”串联起巴拿恰、大熊猫动植物园等景点,成为游客便捷出行的“移动风景线”。其中,大熊猫动植物园通过动物巡游、亲子游戏等活动,吸引游客1.58万人次,门票收入145.5万元;九皇山景区依托秋季徒步、星空电影等活动,接待游客4.6万人次,综合收入2666.90万元,同比分别增长53.83%、108.13%。

此外,北川推出的“免费吃腊肉、喝苔子茶、停车、减价游乐”等惠民活动,吸引2万余名游客参与,拉动消费近800万元。假期全县游客人均消费同比增加188元,增长48.2%,文旅消费潜力持续释放。

北川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下一步将持续深化“文旅兴县”战略,挖掘禹羌文化与感恩文化内涵,推进产业融合、产品培优等“五项工程”,加快建成全国禹羌文化全域旅游目的地,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
显示全文